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摔跤运动获得了新生。为区别于 作为国际比赛项目的自由式摔跤和古典式摔跤,中国从古代传 承下来的摔跤被称为中国式摔跤。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 为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性比赛。经时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批示,各省先后建立了专 业摔跤队。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1957年颁布《中国式摔跤规 则》。中国式摔跤在被列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后,在 全国开展得很好,全国各省市都成立了摔跤队。20世纪80年
代后,我国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奥运接轨,奥运会比赛项目被列 入全运会,中国式摔跤则退出了全运会,自此中国式摔跤步入 低谷。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几年,中国式摔跤的发展逐 渐重新受到关注,推出了 “中国跤王争霸赛”、城市对抗赛、 大学生团体赛,加上全国锦标赛和体育大会、少数民族运动 会、农民运动会等,中国式摔跤的比赛已形成系列,中国式摔 跤亦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在现代,各民族传统摔跤中赛事最多的是蒙古族摔跤。比 赛在祭敖包和举行那达慕大会时进行。摔跤手要着摔跤服:上 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上面有数行铜钉和银 钉,背面有圆形眼镜图案或“吉祥”之类的字样;下身穿一 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肥大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 子和各色绸料做成,腰间系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短裙;腰 上还扎有花皮带,裤前面双膝部绣有孔雀羽毛、火等吉祥图 案;脚蹬蒙古靴或马靴,头缠红、蓝、黄三色头巾,脖子上挂 着五彩飘带。蒙古族的摔跤比赛常在一片草坪或松软空地上进 行。比赛前,双方摔跤手都高唱挑战歌,唱三遍后,双方跳跃 -而出,以“雄鹰展翅”的姿势进入会场。比赛开始后,摔跤 的双方互相致意,向观众敬礼后开始较量。近年来,经过改 革,在重大的那达慕大会上,设有女子摔跤比赛。改革后的蒙 古族摔跤,成为单独的比赛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个人冠军 赛,还设有团体赛、表演赛和安慰赛等,从而为古老的蒙古式 摔跤注入了生命力。
除蒙古族摔跤外,其他各民族如藏族、彝族、苗族、朝鲜
族等的摔跤活动仍然流行,不同风格的摔跤活动也融入现代的
文化元素,呈现为多种形式。
蒙古族摔跤
浏览8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