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养生、太极剑、太极扇


六、要持之以恒|中国太极养生、太极剑、太极扇





练太极拳同从事其他体育锻炼一样,贵在坚持。不仅开始 时要积极参加练习,而且一定要坚持继续练下去。根据自己生 活、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情况,最好每天在业余时间能安排一定 的时间进行练习。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 寒”,或是认为已经练会了,或者感到病情有所好转,就不再 继续坚持练习。那样,不仅不能逐步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 不能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能较好地收到坚持练太 极拳增强体质和治病防病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每天在班前、 班后或工间操、课间操时间,在本单位的院落、空地都可以练 习。有条件的最好能在清晨或晚间,就近到公园、树林、广 场、河边、空地等空气清新和环境安静的地方练习。如果这些 地方设有太极拳辅导站,可以参加集体学习,收效会更好 一些。



此外,初学的人如果没有专人指导,可几个人在一起,采 用互教互学的办法来解决。例如,先由一人按照图解上的动作 说明来指导其他人学练,然后依次轮换。要仔细地研究前面所 说的锻炼方法,正确掌握要领。这比一个人自己看图解学拳要 快一些,效果要好一些。



4第七节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



练习太极拳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 由熟到巧的逐步提高过程。



太极拳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风格,只有充分体现出这种风 格特点,使每一姿势动作符合要领,才能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 的功效。



大致说来,练太极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该 在姿势(完成式)、动作(过渡式)上打好基础,把拳套中的 步型、步法、,腿法、身法、手型、手法、眼神等基本要求弄清 楚,做到姿势正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柔和。第二阶段, 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做到连贯协调,圆活自 然。第三阶段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 结合,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



在全部锻炼过程中,不管哪一阶段、哪一步,都要注意保 持“心静”、“体松”两个基本要领。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 动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对于其他要领的掌握起着保 证作用,应该贯穿于练太极拳的全过程。“心静”就是指思想 集中,全神贯注,做到专心打拳。“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 持运动中的自然舒展,排除不必要的紧张。正确运用这两个要 点,有利于掌握太极拳的其他要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提高健身和医疗的效果。因此有人把“松”、“静”两点作为 打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



在练习太极拳的不同阶段,对“松”、“静”这两个基本 要求的掌握也是从低到高,逐步加深体会的,它和技术练习的 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个方面不可割裂对待。



下面把练习太极拳的主要过程及其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



属于打基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端正



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 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 肩、扭胯。其他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参照前文“对



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部分)。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要领, 必然牵扯其他部位,造成错误定型和错误动作。例如姿势中臀 部外凸,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 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 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 抓住了 “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以后容易解决。



(二) 稳定



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 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 多人下肢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 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 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 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 重心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 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 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此外,根据具体情况, 多练各种腿法(蹬脚、分脚、摆脚、踢腿、压腿等)和多做 腰部的柔韧性练习,也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有利于动作的 稳定C



(三) 舒松



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化无 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些。任何运动总是松 紧、张弛交替进行,太极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轻 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劲如抽丝”。初学者往往不适应 这种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 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初学打基础时必须注意克服这一 毛病,首先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 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四) 轻匀



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



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当然,快和慢是相对 的,不是越慢越好。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 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如果动作 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 做。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 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浏览2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