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枪乃太极门中的长兵器,又名太极大杆、太极十 三枪。枪杆以山东泰安产的白蜡木为之最佳。枪总长约一丈, 其顶端粗如鸭蛋黄,末端粗如鸭蛋,重量为一般枪杆的2?3 倍。如没有一定的太极拳功力,则不易掌握其要领。历代太极 名家对此枪法十分珍惜,非入室弟子不传,故至今仍然流传不 广,很多地方已濒于失传。太极大枪主要包含十三种枪法。十 三枪者,即是指太极四黏枪、太极四离枪、太极劈枪、崩枪、 点枪、扔枪和缠枪共十三枪,运用时又以开、合、崩、劈、 点、扎、拔、撩、缠、带、滑、截、扔十三字诀变化而成枪法 套路。练习太极枪,应本着太极拳练法要领。枪法贵乎“四 平”,四平者乃顶平、肩平、枪平、脚平。顶平者,神贯于顶, 虚灵顶劲,精神提起,气势雄壮;肩平者,以腰为轴,活泼于 腰,含胸拔背,松肩垂肘;枪平者,持枪平稳,易攻易守,枪 扎一条线;脚平者,劲起于脚跟,出步轻灵稳健。持枪姿势多 以中平之枪,所谓“中平枪,枪中王”。持枪须稳固松活,持 枪时以后手握其枪杆末端,以意握紧,不然练习和运用时容易 脱把,劲力亦无法向前发出。握把时,末端不可露出,术语称 为“不露把”,露把为枪法所忌。在吴殳著的《手臂录》中说: “持枪必须尽根,余谓枪根当在掌心中,与臂骨对直,且灵活 而长。” “露把”既影响握枪手腕的灵活,且攻击长度亦相应 缩短不利运用,难收“一寸长,一寸强”之功效。持枪之前手 须松握大枪之中后段,以能灵活自如地来回滑动为宜,所谓 “前手如管,后手如锁”,否则出枪不快,抽枪不灵,发力僵 滞,成为“死手”。太极大枪以练习大抖枪为基本功,持枪平
?g,
李殓猝必氏太极枪刀诊毒
正以后方可练习,抖枪时须运用丹田内气及周身之劲,力由脊 发,向前扎出,使松沉之内劲贯于枪尖。要枪出一条线,枪扎 如放箭。前手不可离把,不能使枪上下波动,左右摇晃;后手 不可甩腕。用枪时,屈腕向前甩手则力浮而不沉,枪摇而不 稳。枪扎出以后,即迅速收枪,后手握枪而后贴腰抽回,前手 则握紧枪杆中段向下采劈,身势随后坐下沉,以助劈势,此时 力达枪杆前段,使其颤动,此一扎一劈谓之大抖枪。练习日 久,则内劲日增,功力日进矣。
在练习和运用太极大枪时,要求枪不离腰,来去都要贴腰 而出;不可左右摇晃,上下摆动。枪杆贴腰,可使枪更为稳 定,便于劲由腰出,出枪才不至于飘浮无力。练枪时还强调三 尖相照。所谓三尖相照,即是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 尖,此三点成一直线,则能使周身之劲力贯于枪尖,出枪不偏 不倚,准确无误。
四黏枪也是太极大枪的主要枪法之一。四黏枪须二人对 练,一般称为黏杆。四黏枪是前进后退各四枪,即甲进步刺 胸,乙则退步右捋化;甲再进步刺腿,乙则退步左下捋化;甲 再进步刺肩,乙再退步右后捋化;甲再进步刺喉,乙则退步右 后捋化。然后再转为乙攻甲守,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你进我 退,你攻我守,两枪相黏,永不脱离,如胶似漆,如影随形, 粘黏绵随,不丢不顶,如太极拳之推手,以养大脑虚灵之感 应,求其听劲而懂劲之功夫。
四离枪也是太极大枪的重要枪法之一。离枪者,两枪不需 靠接也。此枪法亦须二人对练。四离枪是甲攻怪蟒钻心刺胸 口,乙退后左格;甲再攻仙鹤摆头刺肩膀,乙则退后右格;甲 再攻鸥子捕雀刺脚背,乙再退后下格;甲再攻飞燕投巢刺面
鸯撅朝先冬火概尢桧蔑瘙成用 门,乙再退后左格。甲乙二人你攻我守,我攻你守,周而复 始,循环不断。四离枪有如太极拳之大捋和散手练习,练时虽 徐徐缓慢,用时则虚实变幻迅急无比;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 则缓随。我枪之出,遇敌枪来格,我可以仙鹤摆头之势,将前 枪变为虚招,使敌枪格空,我顺势换招进刺,使敌防不胜防, 冷快绝伦,动人心魄。
浏览5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