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剑丛稿


十六、七武术史上的宋太祖|说剑丛稿





历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武勇过人,能亲自执锐挽强、摧 坚陷阵者不乏其人,但在中国武术史上产生影响的并不多。近代 武术门类繁多,其中也有以古代帝王命名的拳种套路,然而,大 多数出于依托附会,或受了某些文学作品的影晌,基本上找不到 什么史实根据。武术史上确有建树的皇帝似乎只有宋太祖赵匡胤.



说来令人费解,宋太祖这位夺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的皇帝,在 民间武术界却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以他的庙号命名的拳、棍之 类,不仅屡见于明、清武术著作中,而且在今天的民间武术中也 时有所见。有“武术之乡”之誉的河北省沧州,就曾流传自成门 派的太祖拳。山东和东北一些地方也有以太祖命名的拳法,民国 初年流寓关东的山东福山籍武术家程东阁(庆春),就有一套秘不 传人的“太祖八斩”,先父马凤图生前就非常喜欢他这套“八斩”, 认为这是货真价实的古典武艺精粹。先父还讲过,清末,沧州东 南的太祖拳家们每当拉场子练拳,总要先挂起一条棍来祭奠一番, 称之为“挂棍”,受祭拜者就是艺祖赵匡胤。这种“挂棍”的习俗 别的地方也有,只是不搞祭奠仪式,于是“挂棍”便成了拉场子 习武的代称.太祖拳以外,号为宋太祖所传的九龙棍、蟠龙棍一 类棍套,旧时代流传甚广,南北皆有。



据我所见,太祖拳的名目曾出现于明代几部涉及到武术的兵 书中,其中以戚继光《纪效新书》卷14《拳经捷要篇》的记述最 为大家所熟悉。《拳经》写到: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回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



对这段表述原本十分清楚的文字,有人曾有一番别出心裁的 解说出说,“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应该是“宋太祖时有三十 二势长拳”,原文脱落了一个“时”字。经此一字之补,原文意思 大变,宋太祖对三十二势长拳的创始权便被剥夺了.其实这是缺 乏文献根据的,正是古人所批评的“增字解经二



首先,宋太祖传拳之说并不仅见于《纪效新书》.略早于戚继 光并曾向戚继光传授枪法的唐顺之,在其《武编》中也曾提到 “赵太祖长拳”,并且说:“赵太祖长拳多用腿”。略晚于戚继光的 另一位军事著作家何良臣,在他的兵学著作《阵记》卷2中也分 明写到? “宋太祖之三十六势长拳”.还有,明人王圻《续文献通 考》卷166在论列明代各家拳法名目时,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赵 家拳”,附注云:“赵太祖神拳



其次,《拳经》三十二势中还提到过宋太祖所传的拳势,这就 是至今在某些民间拳术中犹可获见的“探马势”,图势与语词是:



“探马传自太祖,诸势可降可变。进攻退闪弱生强,接短 拳之至善」



戚继光将“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列为“古今拳家”的第一 家,这里又明言“探马势”是宋太祖所传,那么,我们有理由认 为“探马势”正是戚继光采自太祖三十二势中的一个势子.这说 明在明代,民间确有被认为是宋太祖所传的拳术;而这种拳术受 到唐顺之、成继光等名家青睐。



明代传习的宋太祖长拳具体内容如何,今天已难以考知.今 天尽管仍有太祖拳流传民间,毕竟时间经过了数百年,又经过几 十年来新编“长拳”对民间武术的排挤和影响,如无可靠凭据,我 们不好确认今天的太祖拳就是明代的宋太祖长拳。唐顺之在《武 编》卷前五《拳》中说:“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工又说:“赵太祖长 拳山东专习,江南亦多习之此外,他还多次谈到“探马”的用 法,说:“凡打法行着多从探马 起”.似乎“探马”是一个有着多种 变法的招势,这与戚继光所说“诸 势可降可变”意思基本相合.我们 推测,探马势是明代太祖长拳中 的精华,正由于此,戚继光《拳 经》不仅吸收了它,而且在《拳 经》序言中单独提到过“二十四弃





浏览35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