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剑丛稿


二十七、日本的劈剑术,实际上就是我国古代双手执柄的剑刀法,其 取名“剑道”,源自我国。|说剑丛稿





我们称它为“剑刀法”,是因为这种技 艺最先出现在战国时代的长剑中,两汉时代,形体窄长而锻造精 良的汉刀勃然崛起,取代了长剑的位置,长剑自此衰微但并非戛 然绝迹,相当长时间里,形成以刀为主而刀剑并传的局面.可惜 自唐宋以降,我国的双手剑刀法竟渐渐泯没不传,到了明代,在 以长柄倭刀为主要武器的日本海盗的大规模侵扰战争中,我国军 民手中的刀,从锻造质量到实用技术都难以与之抗争,于是以戚 继光为代表的一批军旅和民间武艺家,不得不学习和引进日本刀 法,再用之于抗倭战争。近代日本军队为保持其“武士道”传统, 军官--律佩带战刀,普通士兵配备刺刀,并且把劈刀和刺杀两种 技能视为步兵战术训练的精粹所在。



一贯主张在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中克敌制胜的冯玉祥,对日本 军队这方面的优长非常重视,在西北军的劈剌训练中吸收了不少 日本劈刺技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学习日本劈刺技术的途径, 除了依靠军内的日本留学生和一些熟悉日本刀法的教官外,还直 接录用过一些日本教官,例如,冯在1925年12月9日的日记中 记载:“与日本劈剌教官上野秀一水、崎重五朗谈话。”史料缺失, 使我们对这两位日本教官的情况近于一无所知,只知道这两个人 后来又曾在张之江主持下的中央国术馆任剑道教官,其中的上野 秀一水确实是一位剑道高手.对武术兴趣极浓的张之江,曾向冯 玉祥建议西北军军官一律佩带战刀,实际上就是效仿日本军队的 做法,对此,冯并未接纳.而西北军形成与日本军队不同的风格, 日军是军官佩带战刀,士兵只配备刺刀;西北军与之相反,是军 官不配备战刀,只有士兵和基层军官才配备战刀和刺刀。



《冯玉祥日记》里多次出现的他所坚持练习的“劈剑”,乃是 一种糅合中国刀剑精粹,又吸收了日本古典剑道内容的刀剑套子. 它在形式上既可以是刀,也可以是剑;练法上既可以柔练,也可 以刚练,它是1925年在张之江将军主持下,由马凤图、马英图所 编定的《白刃战术教程》中的一个附属内容,名字叫“昆吾二十 八剑:当时创编这个套数的意旨,就是既要服务于练兵实战,又 要用之于健身娱乐。“南口大战”失败后,代冯指挥全军的张之江 一度积劳成疾,后来由马凤图亲自为他教授了这个剑套,并根据 张的身体条件,在劲道上稍稍做了些调整,张时时练习以增强体 能.1928年底.冯、张在南京相聚,时相过从,二人谈起武术发 展等问题,张便推荐时在中央国术馆任职的马英图向冯教授了这 个剑套,冯喜欢它着势洗练而劲力通畅,可以练之健身,又有鲜 明的攻守实战之效,以后便成了他好之不厌的运动内容.







冯玉祥对拳术也有浓厚的兴趣。



前面已经讲到,拳术上他很可能有点家学,但主要还是从兵 营中学来的。后来他把拳术用之于练兵,是每一个士兵必须学习 的项目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劈刀、刺枪和翻杠子,学不过关,便 无升迁之望,再加上一系列奖惩制度的督导诱进,逐步造成西北 军全军上下热爱打拳的局面。



《冯玉祥日记》1926年11月27日载:



“见手枪队打拳,告以打拳之真义在实用,不能只图花样 之多,并指摘其错误处令改正之」 1929年12月21日载:



“六点,阅随员习拳术



1929年12月30日载:



“九点,看徐永鹤等打拳,并请王开化及陈两秘书来参观。 拳术为我国固有之运动,姿态变化,且中含有一种美术,较 西洋呆板之柔软体操,实远胜之J 1930年1月10日载;



“八点,至大厅参观打拳



第二天,即1月11日又记道:



“晚观打拳,颇有进步,足证凡事苟能朝斯夕斯,如鸡耨 卵,如炉炼丹,积之既久,未有不收奇效者」'



2月11日又记道:



“八点,观各同志打拳.为说明我国拳术宜有科学才法改 良,总求?能神实用,不可徒重姿式也。”



1934年和1935年冯玉祥在泰山隐居,过着粗茶淡饭的平民 生活,但他非常注意身心的健康,每天早晚都进行锻炼,希望保 持良好体质,随时为国效命。《冯玉祥日记》1934年12月23日:



“早起后即开始打内工拳,有臂之使时而肘之使腕的说 法,可惜只二十分钟」



《冯玉祥日记》1935年9月24日载录了冯玉祥为自己制定的 作息时间表,其中早上6?7点的活动是“打拳10月14日载, 他建议两位前来投效的朋友先努力做三件事,即每日以40分钟学 作文,以30分钟学打拳、练体操,以30分钟学哲学及其它.10 月16日,冯玉祥去他所创办的泰山小学,“见海门大哥教小学生 打拳,十分敬佩,而洪国、弗伐同去看打拳,意在使其操练身体 也」可见不仅他自己喜欢打拳、喜欢看打拳,而且还希望自己的 孩子也通过打拳来操练身体.同年12月他赴南京参加国民会议, 应酬甚多,颇感觉疲劳,他在14日的日记中为自己制定了几条, 其中之一是“早六点打拳二十分,



综上,在冯玉祥与拳术的关系上,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认识, 首先,他喜欢打拳,也喜欢看打拳。劈剑和打拳构成了他的 333



武术生活的基本内容,不可谓不简,也不可谓不精。在内容庞杂 而又门派林立的中国武术中,他不拘泥门派,不贪多求富,只选 一拳一剑两种技艺作为坚持不懈的运动内容,正反映了他简洁明 决、取精用宏的武术观.这种不随同流俗的作风,正是他作为一 世之雄的过人之处.





浏览42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