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实战拳学——大成拳(意拳),是一代拳法大师王萝 斋先生历经一生,提炼中国传统拳术之精华,并同时借鉴了西洋 拳术的优点创立而成的一种新式实战拳术。大成拳舍弃了传统拳 术中那些繁琐的习拳模式,不注重套路及招数,而是培养搏杀所 需的先天本能劲力,来自由应对实战。这是因为,再简单的套路也 是人为所设定的一种固定方式,在其传习过程中,只有极少数人, 通过长期刻苦的练习,才勉强用在实战格斗中,但制敌效果并不 理想。另外的大部分人,由于被外表形式所束缚,想用“死招”来应 付千变万化的实战,其结果只能是以失败告终。特别是西方拳击 式打法的介入,使中国传统拳术的实战作用受到了冲击,致使许 多传统拳术的习练者在实战对抗中受挫,因为这些人的传统拳术 根本无法与速度快、变化多的西方拳击抗衡。
大成拳也叫意拳。其实叫什么名称并不重要,关键是其训练 手段与实战特点是否适应现代搏击的需要。大成拳的训练方法科 学、简捷、明确,功效显著,实用性强,很适应现代搏击的需要,并 且,其他任何门派均可将大成拳的训练内容溶于自己的训练体系 之中,以提高训练质量与实战效果。
可以说,大成拳的创立,为中国实战拳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站桩
站桩,大成拳训练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训练的真正 目的,就是增长整体力量,或称“整劲”。与现代搏击中的“肌肉力 量”训练目的相同,但训练方法及效果却有极大差别。站桩是通过 身体摆出各种不同的间架结构,进行长时间不动的“静力性”锻
炼,并逐渐增加负荷,从而使骨骼、肌肉、韧带同时得到充分的刺 激,增长整体劲力。国外也有此种训练方法,称之为“静力性肌肉 力量训练”。其训练方法是将身体的某一部位肌肉进行持续不断 用力,达到最大负荷,深度刺激这一部分肌肉、骨骼、韧带,增长极 限力量。比如双手用力推墙,持续不断加力,增加负荷,从而使臂 部的一部分肌肉的用力程度达到最大,使这部分肌肉得到充分练 习。不过,由于一些专家认为此种训练很容易将身体肌肉练僵 化,从而影响发力速度及变化,减弱了动作的爆发力量,因此,此 种训练方法并没有成为训练主流,后来仍以“动力性肌肉力量训 练”为主。
现今许多大成拳站桩练习者,有一部分人由于过于追求绝对 力量,使身体僵紧,以至于在散手实战中根本做不出爆发性的打 击力量,推手或许能依靠“死顶硬推”将别人摔出,但其所发并不 是瞬间的爆发性拳术力量。
所以说,初学者进行站桩练习之初,绝对要做到全身各部位 的放松,先使后夭拙力去除,练出拳术发力所需的“活性”力量。 即使日后加入“张力拉伸”(即紧梢节,将韧带绷紧)时,肌肉也不 能过于用力。站桩时的肌肉应保持弹性,有条件的话可让同伴用 手抓捏一下上臂肌肉,以保持“紧而不僵、松而不懈”的“张力支 撑”状态,而不应因梢节用力,而导致肌肉过于紧张,成为块状肌 肉形态。
另外,初学者对每种桩势都要进行练习。因为每种桩势的动 作外形不同,可以锻炼身体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力量。如通过 撑抱桩的锻炼可以练出“内抱外撑”的前后整合劲力;撑托桩可以 练出“外撑上托”的劲力,有效地用于发放;抓球桩可有效练出“点 紧身松”的劲力,同时也可练出五指抓、捋的力量。当然,站桩有了 一定功夫后,通过任何一个桩都可以体会到以上每种桩的劲力, 到此时已基本练出“六面浑圆力”。
概括地说,站桩就是为了练出拳术发力所需要的力量,越大 越好。这与现代肌肉力量训练目的一样,肌肉力量达到最大,再以 标准的发力动作(即直拳、摆拳等技术)与最快的速度发出去,作 用到对方身体,就会产生强大破坏力来杀伤对手。
浏览5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