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拳第1部


一、戚氏三十二势拳法之红拳|中国红拳第1部





元代有“觉远上人访白玉峰于陕西、兰州,入寺(少林)授技传大小红拳、棍术、 擒拿”之说,明承宋制,戚氏三十二势拳法中之红拳,则当本自陕西或经少林再传之 红拳。然而尚缺同代断言戚氏三十二势拳法中之红拳,即源自关中红拳或经少林 寺再传之红拳史料。而《小知录》载之“西家拳”与《清稗类钞》之大小红拳、关西拳 中的关西拳,显然为红拳拳法无疑。而戚氏撰著之《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内又 记有“少林寺之棍”之说,以少林红拳原由陕传之说,以少林、宛、洛乃为红拳直传之 域,戚氏罗织教师多有河南、山东教师,亦可推知戚氏军中或有善少林棍法而兼擅 红拳之教师。是以戚氏三十二势拳法所撷之红拳势,为少林再传之红拳。加之戚 氏三十二势拳法中之红拳雀地龙势与清关中为发源地、域及十省之红拳雀地龙势, 同名、同势、同法,雀地龙势又为清红拳套路和盘功之主法要势,确为具有该势之他 拳所不及。以现代状当为历史遗存的发展,借助现状又可以推知历史的梗概之说, 要造就拳域广阔、三十六路(套)红拳套套皆有雀地龙势的局面,绝非少数人朝夕所 为,必然是累代长期研练所致。所以戚氏三十二势拳法中的红拳,直接源自陕西或 经少林寺再传之红拳,与明之红拳一脉相承。



2. 鄂西之洪门拳



鄂西宜昌地区之洪门拳,经考察,乃渝州(四川重庆)传授,或船夫相殴,或争一 港津,地远偏僻,以拳武为恃。渝、宜有大江相通,60年产渝州拳法,以红拳为宗, 乃关中高氏所授,红拳由渝而宜,流传至今,及目睹宜昌洪门拳传人演练二路洪拳 套势,实为二路红拳拳势拳法风貌。所以鄂西之洪门拳,实为关中红拳再传。“洪” 乃“红”字误传。究其原因,与帮会袍哥有关。



3. 豫之许昌洪拳



洪拳是受冀、鲁、豫三省地方拳流熏陶、具有地方色彩的新生拳派。《国技略 论》误称“红拳同洪拳”,实红、洪乃不相统属的两种拳派。《国技概论》一文中载有 “洪拳法七套:黄莺落架二十四式、六十四式、统拳、串拳、老架拳等。虽洪拳有十趟 为初学入门之基础,练法以飕疾为主,拳法招数繁多,又以短拳为甚,一百余手。故 虽仅七套,已足资应用矣”。然经实地考察:冀鲁传许昌之洪拳,套路有十,无外帮 拳,以小洪拳为基础,以四趟洪拳为最。其步型拳套有弓、马、铺、虚,实战散打则有 三才、弧形、三角、跟步;招数擅长风摆荷叶捶、掌、转花拳、连环腿;至进身则有贴身






靠打;战术上讲究闪绽腾挪、虚实应变。其械长短兼有,皆东路传系。洪拳传习者 回、汉族均有,缘民族杂居之地,纠纷械斗时起,互相规研对方之秘,学习对方打法, 所以回族在传习其传统之弹腿,七势、查拳、心意的同时,亦兼习洪拳、少林他拳。 然以查、洪均为十路(套),均以四路为崇,显然洪拳直接受查拳影响。



5 .闽、粤之洪拳



唐豪在《伪托的十八罗汉手》一文中称闽粤之洪拳,乃“洪门假托少林传习的一 种拳术”。纯系南拳之属,与北方洪拳迥然有异。渊源与清末反清秘密结社有关。



6.武汉地区之洪门拳



武汉地区之洪门拳,因地处大江南北拳派交汇之地,拳法亦兼南北,名虽属南,



又多长拳之手。





浏览5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