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对银河系的各种形状和形成过程,作了类似于彩色图5- 1的描述,从中可见,太极本体先旋转成椭球体,而后从无极而有 极,再从有极分成阴阳,形成“螺旋线臂”,从而构成类似于来氏太 极图的各种银河系形状。银河系和螺旋线臂是转动的,可称为公转, 螺旋线臂中的“星系”也是转动的,称为自转,如太阳系中的各星体
围绕太阳的转动。对应太极拳的演练,两臂大的运动为公转,手臂的 缠丝则为自转,如图7_2所示。
图7-2左、右手缠丝图
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
_邢喜怀论“一”
邢喜怀(1595?1667)为赵堡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他师从蒋发, 蒋发传师曰:“太极行功法,……凝神欲,神入气穴,使阴阳相感, 浑然一炁。”邢喜怀在太极拳演练和道家养生修炼中,对“浑然一炁” 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他在其《太极拳说》中写道:“夫太极者,法演 先天,道肇生化焉。生机于一,是名太极。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 天者,分而为阴阳。……妙者‘一’也,其窍者‘中’也。……根出 于一,而化则无穷,太极拳之所寓焉。”[2]
邢喜怀以极其简练的“一”字和“中”字,道出了道家修炼之秘 和太极拳高层功夫的练功之秘。“一”者,混元一气,也即太极一气; “中”者,脐内与命门之间正丹田之窍,其中存有先天之气。由此中 窍天人合发,而达天地人“混元一气”,此为道家静修的主要方法, 由静修得养先天一气。有此“根出于一”,才能化则无穷。因此,太 极拳的修炼应当“法演先天,道肇生化”,“根橱于一,而化则无穷” 才是太极拳的真正含义。
邢喜怀还简明的定义了先天和后天:“先天者,太极之一气;后 天者,分而为阴阳。”练习太极拳也应由“分而为阴阳”的后天功夫,
逐渐练成“太极一气”的高层功夫。演练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和七 层功夫”,也是逐渐由后天返先天的过程。
浏览9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