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吴式太极刀的特点
刀有长短之说,其中像春秋大刀、三尖两刃刀等属于长兵器;而单刀、 双刀、月牙刀等,均属于短兵器。吴式太极刀也属于短兵器的一种,但它比 一般的单刀要长,一般是根据人的身高定做的。刀尖顶在地面,刀环与人的 心口窝也就是膻中穴持平比较适宜,这样练起太极刀来就不觉得脚底虚空 T,才能表现得挥洒自如,能真正体现出太极刀的风格。
吴式太极拳坨真吴式太极拳坨真早期,有人又将吴式太极刀称做单背剑。因为它除了一面是刀刃外, 另一面二分之一是刀背,二分之一是刀刃。此外,吴式太极刀的护手与其 他刀的护手不同。吴式太极刀的护手是万字型的,作用是拿住对方兵器。 它的刀把也比一般的单刀要长,大约为二十多厘米,还有刀环。这么长的 刀把是合把(双手握把)时使用,而刀环是掌握方向所用。比如,用左手 拇指往下按刀环,刀尖翘起;用四指往上托刀环,则刀尖冲下。用手控制 左右,刀尖左右防护,用手控制前后,防护身体前后。这些就是吴式太极 刀的特点。
吴式太极拳坨真
吴式太极拳坨真
人们常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肘”,这里面有误差,应该是“单刀看手, 双刀看走”才对。“双刀看肘”是指打刀花肘看双肘,结合步法、腰法,刀 花做得漂亮,步法才不会乱。大刀看“鼎手”,劈、砍、削、剁,均离不开 “鼎手”的变化。
练单刀时,经常用到“缠头裹脑” “过脑缠头”的招法,但这些招法 在吴式太极刀中基本不用,或者说所用方法不同。在吴式太极刀中,做法 有三:一是做“缠头裹脑”时,右手持刀,用左上臂外侧贴在刀面处,含 胸拔背,用挪劲往外撑,加上熟练的步法、身法抵御敌枪的进攻;二是右 手持刀,在胸前由左至右划一平弧,然后用平刀斩向敌腰;三是右手持刀, 由右向脑后垂刀做“过脑缠头”时,刀要离身体远些,身体自然有闪躲之
意,右手持刀有捆劲,结合身法、步,完成此动作。举臂矮身形是此动作 的基本要求。
吴式太极刀招法以拳为母,其方法、风格、特点、应用均与吴式太极拳 的要求一样。要做到连绵不断,以意识引导动作,要练好手、眼、身法、 步,但又要保持吴式太极刀矫健、勇猛的特色,构成其“松、沉、空、圆、 活”的特点。这才是真正的太极刀。
第二节吴式太极十三刀动作名称
吴 式 太 极 拳 诠 真
预备势 第一式 第二式 第三式 第四式 第五式 第六式 第七式
七星跨虎交刀势 腾挪闪战意气扬 左顾右盼两分张 白鹤亮翅五行掌 风卷荷花叶里藏 玉女穿梭八方势 三星开合自主张
第八式 第九式 第十式 第十一式 第十二式 第十三式
二起脚来打虎式 披身斜挂鸳鸯脚 顺水推舟鞭做篙 左右分水龙门跳 下势三合自由招 卞和携石凤还巢
第三节吴式太极十三刀动作图解
预备势预备势
预备势
预备势
面对正前方(正南); 左手抱刀,右手自然下 垂;身桩端正,两脚并 齐;头顶项竖。两眼平远 视(图1 )。
浏览7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