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太极拳即为今天广为流传的太极拳。北派太极拳的 源流不像南派太极拳那么清晰,现有史料数量少、不连续、矛 盾多且出处不明。有一点是非常有趣味,追踪北派太极拳的 源流,表明它确是从南传到北的一条路线。吴图南先生对北 派太极拳作了深入的考证。最早的发现是南朝梁武帝时的程 灵洗,程灵洗师承韩拱月,距今约1440年,再上无法可考。其 后五百年,始传至程斑,改太极拳名为小九天。程或为宋绍 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拜翰林学士,著有《流水集》。吴图南 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说:“自程灵洗之后,太极拳经十数 代家传至程家后人程秘,他是进士出身,封端明殿学士,读书 很多,研究易经很透彻。他说太极拳在他祖先程灵洗之前早 已有,还说程灵洗是跟韩拱月学来的,但可惜记载中查不出韩 拱月这个人。至于韩拱月又是跟谁学的就不清楚了。程建 这一支系在安徽省歙州地方流传甚广,他著有《海水集》一 书。程秘自练太极拳之后,他认为当时太极拳使用肘部的地 方少,遂加上十五个用肘的方法。因为他是研究易经的,故名 为小九天法,在宋版的《海水集》里有记载。程或还写了三篇 周易的讲解。易经不只有周易,本来还有连山、龟藏,到了宋 末元初天下一乱,只保存下周易,其余两部遗失了。后来到了 明朝整理《用水集》时,把小九天书等内容也散失了。”小九天 法的名目在本书前面已列出。这个名目接近今天的太极拳。
光绪末宣统初,吴图南先生得《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 论》(内容见前),其中所列四十二个名目更接近今之太极拳。 作者宋远桥称三十七式系唐许宣平所传。从文中记载的事 迹,我们考证如下:
1 .在张三丰(元明之际)之前当有唐许宣平的“三世七” 和李道子的“先天拳”并列出名目与北派太极拳相近,说明太 极拳的创立比张三丰或张三峰还要早。
2 .三世七、先天拳、十三势名目皆与今之太极拳相近而 与南派张三峰内家拳不同,在时代上南派宗师张三峰为北宋 时人,而北派之宗师张三丰为元明之际人,所传拳法不同,故 他们是两个人而非为同一人。北宋之张三峰所传是武当内家 拳法六路和十段锦;而明之张三丰所传太极拳是十三势。武 当内家拳是从少林拳复从而翻之发展而来;十三势是从理学 家的太极学说和道家的太极功发展而来,今之太极拳系属此 系。
3 .宋文记载明之张三丰是张松溪的老师,这不太可能。 据《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张松溪在嘉靖末(1522)已70岁,而 洪武在位是从1368到1399年,张三丰洪武时在武当修炼其 间相距近100年。《宁波府志》明确记载张松溪师孙十三老。 当然不排除一人二师或三师之可能性,然而时间差距太大是 不好解释的。
4 .宋文是一个孤本,出处不明,矛盾较多,又无旁证,所 以不能作正史看待。然而不能忽视其重要性。
吴图南先生在《太极拳之研究》中也把宋之张三峰与元明 之张三丰视为一人,并把王宗与王宗岳视为一人,这可能有 误。然而这毕竟是距今600年前和1400年前的事了,史料缺 乏,能考证到这样程度已非易事。北派太极拳师承从南朝韩 拱月、程灵洗开始,唐时有许宣平、李道子,宋时的传人为程 理,元明之际为张三丰,明清之际为王宗岳、蒋发,清中叶为 陈长兴,之后为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祖孙三代,至 今。这条主线,就目前已有的史料看是可信的,合乎逻辑的。 太极拳有今天的规模,传播到全世界,杨露禅祖孙三代的贡献 是公认的,没有他们三代人近百年的辛勤耕耘,恐怕今天人们 还不知有太极拳。他们的贡献之大远远超过了太极拳的创造
者,事实上他们是太极拳的真正创造者。 北派太极拳世系表如下:
一—杨班侯—吴全佑—昊*泉—昊"南一—杨班侯—吴全佑—昊*泉—昊"南张三丰(元明)1王家岳(明*孝间丫蒋发《清康乾网丫陈长兴—杨菱-1-张三丰(元明)1王家岳(明*孝间丫蒋发《清康乾网丫陈长兴—杨菱-1-—杨少侯11尤志学—乌拉布(吴甯)厂马之—杨少侯11尤志学—乌拉布(吴甯)厂马之
一—杨班侯—吴全佑—昊*泉—昊"南
一—杨班侯—吴全佑—昊*泉—昊"南
张三丰(元明)1王家岳(明*孝间丫蒋发《清康乾网丫陈长兴—杨菱-1-
张三丰(元明)1王家岳(明*孝间丫蒋发《清康乾网丫陈长兴—杨菱-1-
—杨少侯11尤志学
—乌拉布(吴甯)
厂马之
—杨少侯11尤志学
—乌拉布(吴甯)
厂马之
浏览7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