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琛-太极拳道诠真


一、 第一节太极拳道名称解|郑琛-太极拳道诠真





太极拳道,乃拳道之名称。一为修炼拳道之理,二为修炼拳道之路。 理明路通,方能完成修炼之道。三丰祖师曰:“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此谓先明 太极之道理;又曰:“此练太极拳道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 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此谓再明太极之道路;三曰:“一身中之太极 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肢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 法矣。”此谓既明理又知路,达到阴阳合和,动静交泰,浑然成太极之体, 方可成为太极拳道也,进而可入道修炼也。先师邢喜怀(注:赵堡太极拳 第二代先师,其师为蒋发)在其著《太极拳道》中曰:“先师曰:习拳, 习道,理义须明。功不间断,其艺乃精。”可见太极拳道名称之谓,真正 为祖师所论之本意也。太极拳道为一理二路也,或曰理义和法术矣。



太极拳道之称谓乃复先师之本意,本人以太极拳道称之太极拳,乃为 尊三丰祖师之意,不敢有忘师祖矣。此为“太极拳道”名称之解也。



第二节学习太极拳道之方法



学习太极拳,必须掌握太极世界观和太极方法论。运用太极世界观的 思维模式来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运用太极方法论解决具体的训练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不偏离方向,才能深入细致地进行系统的训练。这是学者 研究太极拳之根本问题。



第三节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拳道源远流长,众说纷纭,笔者查阅诸多资料认为,中国人民大 学徐兆仁先生所主编的《东方修道文库》丛书中《太极道诀》一书述之最 详。现将《太极道诀》前言部分全文摘录,以述太极拳道源流。



太极道的创始人为张三丰。



《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对张三丰的学术渊源作了如下的述评:



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五传而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 之所传亦、甚多矣,其间杰出者,尹文始,王少阳。支分派别,各有传人。



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或以为隐仙派者,文始隐关令、隐太白,麻衣隐石堂、隐黄山,希夷隐太 华,火龙隐终南,先生隐武当,此隐派之说也。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 更为高隐。孔子曰:“老子其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按:老子之道,文始派最高,少阳派最大。少阳传正阳,正阳传纯 阳,纯阳首传王重阳,重阳传邱长春,开北派;纯阳又传刘海蟾,海蟾传 张紫阳,开南派。



再按:文始一派至麻衣而传希夷,少阳一派,刘海蟾亦以丹法传希 夷,两派于斯一汇。是三丰先生谓为文始派也可,谓为少阳派也亦可。特 其清风高节,终与麻衣、希夷、火龙相近云3



在道教史上,麻衣道者,陈抟老祖(即希夷h火龙先生、三丰真人 都属于传奇式的人物。他们智慧卓越,鉴往知来,高论如泉,深不可测, 不仅在超越人生的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内修实践上达到了很高的境 界,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有着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但正因为他们都 是些传奇式的人物,所以想详细地了解其一生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就 张三丰来说,历史上就曾经有人将他混同于主张阴阳双修的道教东派人 物——张三峰S



当然,丰、峰二字同音,导致了混淆。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认真 比较其丹法异同,以为同是道教中人,同用一套名词术语,肯定是同为一 人。殊不知二者学说、理论大相径庭,实践、功夫大异其趣,根本不能混



为一谈。另外,对于历史曾出现过两个张三丰的事实也同样认识模糊。



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所说的张三丰,是 北宋时期的武当派内家拳祖师。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以搏人,人亦得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 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三丰之术,百余 年后传于陕西,而王宗(宋朝人)为最著。



黄宗羲通晓文史典章,治学严谨,为一代名儒,上说自当有所本。北 宋张三丰是一位内功精湛的武术大师,当今流传中外的太极拳即为其所 创。而元、明之际的张三丰,却是一位著名的道士,史书对其记载也稍详 于前者。



据《明史》记载,张三丰,名全一,一名君实,三丰为其遒号,辽东 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平时不修边幅,时人称之为张邋遢。《明 史》还对他的形象作了如下的勾勒:



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 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 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传说他能知往卜来,具有预测功能。他在宝 鸡金台观修炼时,曾有过“死而复活”现象,其门人认为他已炼出阳神, 上述现象只不过是神游的一种表现。张三丰曾游四川,见蜀献王。明初入 武当,历襄、汉,踪迹不定,传闻四起。朱元璋在位时,于洪武二十四年 (公元1391年)派员寻访,觅之不得。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明 成祖朱棣又遣使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然后竟派大臣募集三 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前后费时七年,耗资百万。竣工之后,赐名 “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英宗时,派宦官直接掌管武当山,天顺三 年(公元1459年),遥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但“终莫测其存否也”。



可以肯定,大约在元、明时期中的一百多年间,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有 关张三丰的传说,明代好几个皇帝对他发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明史》 撰修者张廷玉对这一历史事实作过一个简洁的评论,他说:



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 诞取宠者所可几。张中、袁珙,占验奇中,夫事有非常理所能拘者,浅见 鲜闻不足道也。医与天文皆世业专官,亦本《周官》遗意。攻其术者,要 必博极于古人之书而会通其理,沉思独诣,参以考验,不为私智自用,乃 足以名当世而为后学宗。



清朝雍正初年,汪锡龄搜集有关张三丰的传世文献,辑成《张三丰先 生全集》。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道教西派巨匠李涵虚对《全集》 重新作了编辑加工,后收入于《道藏辑要》之中。





浏览3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