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方法。即 摆脱机械的造型,超越肢体活动的 层次,以精神、意念融会于太极拳的 一招一式,体现出内在的运动效果。 太极拳谱中言:“势势存心揆用意J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练习要 领。太极拳运动,以意念活动为核 心,动作是在意念引导下来完成。 练拳时须保持意念的安静;灵活,意 动则气动,从而激发内劲的产生。 这里的“不用力”是指不用拙力,并 非软塌塌的松散。
【“用意不用力”】太极拳拳 谚。强调意念运用在太极拳练习中 的重要性、, 阐释了太极拳练习中精 神与形体、意识与内功的相互关系, 向来被视为太极拳的练功依据。此 处的力指拙力、僵力,即未经锻炼 的、影响人体内外放松的习惯性用 力方法。指出运用意念来协调全 身,使之得到高度人静、放松,并进 而由松而整,由柔而刚,练就高层次 的太极拳内劲。人体的健康有赖于 身心的和谐,意念的适当运用是达 到这一目标的必要保障c此句亦揭 示了太极拳健身的内在机制.
【用中太极拳社】30年代开 办于上海的太极拳教学机构,由杨 式太极拳传人吴云倬主持。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 拳拳谚。太极拳的劲力训练也是分 层次进行的。首先是消除非太极拳 之劲,其次是“明白”太极拳之劲,再 其次是深化提高所明白的太极拳劲 力,最后,豁然贯通,举手投足皆太 极拳之劲。前两者为“懂劲”阶段, 后两者属“阶及神明”的过程。要懂 劲,有很多练习、体悟方法,但有两 点必不可少,一是要领准确,二是拳 架精熟。阶及神明是一个更为长期 的过程,要循序渐进来实现。
【犹龙派太极拳】太极拳流 派。据传出自武当一脉,也称“武当 犹龙太极拳”。在功技有一些独特
之处。练习时左右拧转,上下前后 一线居中,相互呼应,松软缠绕,连 绵不断,动若游龙,故又称其为“龙 形太极拳”。手法上,讲究内具五 诀,身应五星,出手成诀。眼法上讲 究目光回收,内视己身,目随手运, 目手相连。身法注重下盘,拳势团 圆紧凑,往复折叠翻拧,缠绕拧裹, 势若游龙在天。步法高起高落,讲 究倒丁步,前足处处内扣,以足跟着 地,足尖翘起,前脚后跟与后脚前后 脚掌成一字线,每一式前脚任意起 落,利于实战c此拳强调神意为先, 十分注重神、意、气的修炼。练拳时 即进入功拳合一状态口在技击上还 极重披法、跌法,形成独特方式。目 前此拳在社会上流传较少,在天津 有其传人。
【游玄德】(1962 ~ )武当 太极拳传人。河北玉城人。1988年 赴武当山人道,拜吕明道、朱诚德为 师。精研武当武功数年,继承了武 当太极拳的技理。
【“有上则有下,有前则有后,有 左则有右”】太极拳拳谚。太极拳 是立体化运动的拳术,人体就是一 个立体化的科学结构,最大限度地 发挥其潜能也只有立体化的运动才 能实现。这种“立体化”表现方式有 多种,其中最明显的是运动方向的 立体化,即上下相应,前后相对,左 右相承,在加之内外相合,于是具有 了“支撑八面”的感觉,处于不倒之 地。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太极拳拳诀。兵法云:“莫测谓之 神”。拳术中,意的作用具有两个突 出的恃点,其一为从根本上调动了 人体潜能参与运作,其二为具有脱 形的莫测性。但意又与形相联结, 以意使形,“使”的高级境界是“合”, 合的含义之一就是适时地形诸外。 如果意的含蕴性不够,就是“带形”, 就暴露了“意”图,为敌所乘,此为下 乘功夫,必然“不赢”。
【有形无形】太极拳功夫。太 极拳是有形和无形的综合统一体。 1.练拳架时有形,用招时无形。2. 发劲时有形,含势时无形。所谓“忽 隐忽现”。
【右冲)陈式太极拳式之一。 为陈式二路太极拳中的动作。要领 同“左冲”,拳式开始时右脚在前,
【右衰鞭炮】陈式太极拳式。 陈式太极二路中有“左裹鞭炮”,“右 裹鞭炮”式子,该式先蓄后发,先裹 后展,是练习“力由脊发”的拳式。
【右通背掌】孙式太极拳式。 左腿实,右腿虚,左掌掌心斜向上, 手背贴前额,右手平举于前,塌腕。
【玉女穿梭】太极拳式之一。 又作“左右穿梭” c此式中身法左右 变化方向较大,手法上下翻转,故
玉女穿梭
腰步一致,运行四正四隅方向,上臂 含糊劲,下手蕴按、采、推等劲。如 图。
【预备势】太极拳式之一。为 正式练拳开始前的预备过程。各派 太极拳的每个套路都有其预备势C 主体要领基本相同,外形动作略有 区别。要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1.放松全身,进入身体练拳的预 备状态⑵安静神意,除去杂念,排 除干扰因素;3.调匀呼吸,使之与动 作、意念相合。预备势的核心就是 找到理论上的“无极”状态,从而达 到拳式一展开便自然进入“太极”的 阴阳和谐。古今拳家历来十分重视 预备势,强调不可草率,有人更将其 比喻为建筑的打地基,此式质量做 好了,就会为下面的拳式作一良好 铺垫。
【离步】 古代一种练功的步 法。与太极拳步法近似,左右弧形 交错,跟步随步。被有关专家认为 是太极步的最早雏形。相传为夏禹 所为,故称“禹步”。因在道家文献 中记载较多,又有人认为是道士所 创。《抱朴子?仙药》中有对禹步的 具体记述:“禹步法:前举左,右过 左,左就右;次举右,左过右,右就 左;次举右,右过左,左就右。如此 三步,当满二丈一尺,后有九迹J
【隅步】吴式太极拳基本步 型。面朝隅方向的步型,两脚横向 间距为一脚半,纵向间距为半脚。
【元气】太极拳内功名词。 “元”乃本元、整体之意。元气指孕 育生命及维系生命的物质。《元气 论》中“元气本一,化生有万”、“夫情 性形命,禀自元气二也指大自然之 气,
【原地跳】太极拳跳跃法。两 脚依次跳起,原地下落震脚,踏震要 沉稳。
【圆裆】太极拳练习要领。裆 部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相对应,为 上下通气的关窍。圆裆即保持裆部 的松畅,同时使胯部放松,利于中节 的“主宰”作用。
【圆活】太极拳练习要领。 圆,圆满、饱满、充沛之意;活,灵活。 圆活即练拳时气势饱满,流畅自如。 太极拳为圆转之拳,所谓:“圆则活, 方则滞。”
浏览2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