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传统 歌诀。据传为杨班侯所作,待考。 共有七言八句,原文为: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 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 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 难精。
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 不空。
【徐本善】(i860?1932)武当 山道士°精武当内功及拳械。传有 武当太极拳等套路。
【徐才1(1926? )武术领
导人。山东邹县人。1981 ~ 1985年 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分管武术工作。 1986年担任中国武术研究院首任 院长。曾担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国际武术联 合会筹委会主任等职。组织、领导 了众多的大型武术活动,重视武术 科学化的发展,致力于武术的国际 化推广工作。撰写了大量武术文 章。大力提倡太极拳的普及、交流C 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 献。
【徐毓茹](1944~ )女。
优秀武术运动员、著名教练。擅长 太极拳。1958年就学于西安体育 学院,多次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并先 后获得1959年、1963年、1974年及 1977年全国武术比赛太极拳冠军, 其它项目如枪术、剑术等也成绩突 出。1972年起出任陕西武术队教 练。近年来参与创编了“太极拳竞 赛套路”。现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及陕西省武协委员。
【徐震】(1898?1967)武术研 究家°对于太极拳史研考做出重要 贡献。字哲东。江苏常州人。国学 研究从师于章太炎。喜武术,曾随 于振声、周秀峰等名家学习°先后 任光华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等 校国学教授,并担任上海常州中学 校长。徐震“以文研武”,以谨严踏 实学风致力于武术史研究。主要著 作有《太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理 董辩伪合论》、《太极拳发微》等,影 响较大,“待者奉为拱璧工其太极 拳就学于杨少侯、郝月如、李雅轩等 名家,这为他对太极拳史研究打下 良好基础a
【徐致一】(1892 ~ 1968)太极 拳家。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北平 财政学院。从师吴鉴泉学习太极 拳,授拳著书,致力于推广太极拳。 作品有《太极拳浅说》《吴式太极拳》 等0
【许宣平1唐朝武术家。徽州 歙县人。许宣平所练之拳势势相 连,称为“长拳”,取意如长江大河滔 滔不断之意,又名“三十七势”,风格 上略近于成型后的太极拳,故武术 界有人认为,此为太极拳之源起。 如太极拳家吴图南即指出:“唐之许 宣平、李道子之流,皆以太极拳为修 养身心之具,又为养生之术。”据传 为宋远桥记之《宋氏太极拳源流支 派论》中载,许宣平“身长七尺六寸, 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二
【许宜平三十七式)太极拳种 类之一。相传为唐代许宣平传下。 其式名为四正四隅、云手、弯弓射 雕、挥琵琶、进搬拦、簸箕式、凤凰展 翅、雀起尾、单鞭、上提手、倒撵猴 头、搂膝拗步、肘下捶、转身蹬脚、上 步栽捶、斜飞式、双鞭、翻身搬拦、玉 女穿梭、七星八步、高探马、单摆莲、 上跨虎、九宫步、揽雀尾、山通背、海 底针珠、弹指摆莲、转身指点捶、双 摆莲、金鸡独立、泰山生气、野马分 鬃、如封似闭、左右分脚,挂树踢脚、 推提、二迎脚、抱虎归山、十字摆莲. 练习时要求一势练成再练一势,无 论先后,连贯而成,自然绵绵不断.
【许禹生】(1879 ~ 1945)武术 活动家。字龙厚。自幼热衷武术, 并研习多家技艺。曾毕业于晚清译 学馆,后任北平教育部专门司主事: 1912年任北平体育研究社副社长, 大力推广武术运动,聘请太极拳名 师吴鉴泉、杨澄甫、孙禄堂等执教, 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c 1929年出 任北平国术馆副馆长并主编《体育》 月刊,在该刊中曾发表许多武术文 章。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太极拳拳谚。太极拳之劲力为内 功,一要外无形,使敌无从把握;二 垩圆满充沛,如弓张满。发劲时要 港确、迅捷,敌尚不觉,而作用过程 已实施完成。
【玄关】太极拳术语。指内功 修炼的重要点。有时又指具体穴 位。拳谱曰:“操固内守,注意玄 关。”
【玄玄刀】 见“太极玄玄刀”
条:
【悬顶】太极拳技术术语。在 太极拳练习中要求头顶要虚虚悬 起,以领神气,
浏览1,0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