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吴式太极拳


一、基本功练习|精简吴式太极拳





任何武术演练,均离不开基本功”太极拳演练,其基本功更 为重要。这是由于太极拳运动首先要求放松。如果没有很好基本 功,就达不到放松目的,更做不到“舒伸紧凑”。因此演练太极 拳,必须先从练基本功开始。其主要包括:



压腿分正压腿和侧压腿: 口,二一' W :



正压腿,即将支撑腿直立,脚尖向前。另一只腿的脚跟放在 超过腰高(或肩高、头高)的高架上,脚尖回勾。身体前俯,胸 部贴于膝盖,然后直立。这样反复下压,一直压到大胯能劈开, 大小腿可铺于地面,左右腿能交换转动,脚尖可接触下颌或鼻尖



侧压腿,即将支撑腿直立,脚尖向左(或向右)。另一只腿 的脚跟里侧放在支撑架上二侧身向左(或向右)俯身下压,左右 两侧反复交替,一直压到横叉劈开为止。压腿是慢工夫。不要急 于求成,防止筋骨和肌肉拉伤。~



2 .踢腿



俗话说:“百压不如一踢。”压完腿后,一定要踢腿。进行 前踢、后踢、侧踢、里合、外摆、二起脚、旋风脚等练习。这种 练习可为分脚、蹬脚、摆莲脚打基础。练习时速度要快,可以用 力。必须保持经常。



3 .站桩



站桩,也称桩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其不仅能增 加腿部力量,而且能锻炼演练者的耐力。站桩是个苦事。初学站 桩者不但感受不到其中奥妙,而且会觉得既苦又累,没有意思, 这样就很难坚持下去°然而当演练者锲而不舍地坚持站了段时间 后,就会感到气流在动,经络通畅,产生一种轻松愉快感觉。



站桩可分为马步桩、开立步桩、虚步桩和行步桩(单式子 桩)。



站桩时,要求立身中正安舒、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肛、 悬顶、膝盖不过脚尖、圆裆溜臀、舌抵上腭、两眼平视后内视丹 田,气沉丹田,做拳式深长呼吸。



马步桩与开立步桩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马步桩的两脚间 距约两脚半宽,而开步桩的两脚间距约一横脚宽(与肩同宽)。



虚步桩,要求坐步,前脚虚着地,重心坐实于后腿,其它要 求同前。



行步桩,为拳式中的单式子。如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定



站桩时,应把规范动作做到位。时间可长可短,可不做连续



动作。其它要求同前。



(二)盘架子



即把吴式太极拳的36式、126动,一式一式,一动一动地连 起来练习。要求达到,舒伸紧凑,轻灵柔化,斜中寓正,川字步 型,从起势到收势,连续不断,’三气呵成。并要式与式的衔接清 楚,体现似停非停,看上去似无接头,节奏却非常清楚。就像文 章的“抑扬顿挫”。努力做到,松而不懈、柔中寓刚、劲含不露。 充分表现吴式太极拳的内涵特点。在实现熟练程度后,自己即可 单独演练,或领头演练。



(三)带攻防含义



在盘架子时,应带攻防含义,并做到“四法”和“四功”。 所谓“四法”,是指手、眼、身和步法的“外三合”。所谓“外三 合”,是指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只有做到“外三 合”,才能使人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劲,这叫“整劲”。所谓“内 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些合称为“六 合”。在练拳中应努力做到:意到、气到、劲到。



,,内三合,,与“外三合”合而为一,体现太极拳运动的六合 劲。六合劲,是贯穿于太极拳演练始终的,是从包括涵(含) 胸、拔背、松肩、坠肘、裹裆、溜臀、松腰、落胯、悬顶等九个 基本法则中得出的o



演练者在实现以上要求后,并能运用自如、连续不断地练习 吴式36式太极拳,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练本套拳,要求 为9?10分钟。如参加比赛,可为5?6分钟。



(―)学会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是演练太极拳应用招法的基础。在进行太极推手 时,应按“沾、粘、连、随”和“不丢。不顶”的原则,俩个人 一起演练。初学者应先从单搭手、划平圆、划立圆、折叠式开始 推。待推熟后再进行双手推、平推“四手”、推“四正手”、推 “四隅手”。待推出“搠、捋、挤、按”的“四正手”后,再练活 步推手(包括“进一退一”、“进二退二”、“进三退三”)。待这 些都掌握后,再推“四隅手”。应将“探、捌、肘、靠”和“大 捋,,、“托肘挤靠”和“互进互退”等招式运用熟练。



(二)学会“听劲”、“懂劲”、“问劲”和 “变劲”



当俩人搭手后,各划两圈,从皮肤搓摸探试对方功夫深浅。 这其中全靠“听劲”。一般说,由于双方都很谨慎,不轻易暴露 自己意图,因此一方要有意“问劲”。当他发出“问劲”信号后,



r



对方马上变劲,并一变再变,始终采取化而不发之势。这表明对 方功底很深,其不但听力好、懂得如何用劲,而且知道前者劲路 的发点和落点。正确的劲路发、落点,是保证推手成功的关键条 件。当一方发劲将至未至,而对方劲力又走在其前面时,说明前 者的化劲破坏了对方来劲,同时又把劲加在对方身上。这叫“化 中有打”。这样你来我往,一招一式,进攻防守。突然一方放出 劲来,把对方推出很远,甚至摔倒,这叫“得机、得势”;或称 “借他人之力,打击他人”。如此反复练习,坚持不断,才能练出 太极推手的中级水平。





浏览56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