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论研究


十五、炼气化神|形意拳理论研究





炼气化神,是在炼精化气基础上的进一步练法,也就是大 周天的功夫。这步功夫,是在形意拳中的三体势班法中进行 锻炼的。下丹田炼精化气,中丹田炼气化神,上丹田炼神还 虚,故在炼气化神中应着意于中丹田。



所谓大周天,在自然界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 一个大周天的循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为一个小周天的循环。 大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天(闰年为三百六十六天),小周天为一 昼一夜。从形意拳的内功法来讲,小周天的功夫是连通任督二 脉,大周天的功夫则是要连通奇经八脉或十二经络的。三体 势桩法,正是为了连贯打通十二经络或奇经八脉的。 ?



三体势,也有人把它称做三才势。三才,指的是天、地、 人三者。在天为上,在地为下,在人为中,故又指上、中、 下而言;三体,大家通常习惯地解释为头、手、足,或上、 中、下。这种说法虽说不错,但单用头、手、足或上、中、 下来解释三体,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未及其本的,它只讲 了三体中的一体(即固体),而其它两个流体则尚未提及,所 以这种说法是不完善、不全面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由气体、液体、固体这 三部分组成的,因此我们讲三体,就不能单纯用头手足或上 中下来解释了。头手足是用来代表整个身体的,是气体和液 体所流注贯通的部位,所以它只能代表固体,而不能代表气 体和液体。



我们在形意拳中所讲的三体,除了上中下、头手足以外, 更主要的是讲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固体对人身而言,是由 肌肉、骨骼、皮肤、经筋、五脏、六腑等共同组成的,液体 在人身来讲,主要是指精液、血液、津液,它们在人体中起 着灌溉、营养、滋长的作用,就象是树木离不开肥水一样, 活人的身体之所以能够生长并且不腐,就是由于液体的不断 流动和营养灌溉的结果,气体,尤其是人身中的真气,是人 的生命之本、运动之源,所以固体能够运动,人体能够动转、 行走、跑跳,以及液体之所以能够流动循环,都是气的作用。 因此大周天的功夫,就是要使气体和液体在人体中按照十二 经络或奇经八脉来循行,从而使人体得以健壮。



所谓“奇经3是同十二经络之“正经”相对而言的,故称 之为“奇,八脉,指的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跋脉、 阴跻脉、阳维脉、阴维脉,统称八脉。



任脉,在形意拳中的内功法里是起于脑宫(即上丹田泥 丸宫),出于印堂,行经中丹田,止于会阴。督脉,在形意内 功法中,是起于会阴,过谷道,出长强,经夹脊,通玉桃, 而止于脑宫。冲脉,起于咽喉,循前胸,过小腹,而止于脊 里。带脉,在功法中有两种循行方法,一种是从脐中起,而 后由左向后、向右或由右向后、向左环绕一周复归于脐中3 另一种循行法是起于脐中,而后同时分左右两侧,向命门流 注。阳跣脉,起于足跟外侧(申脉,仆参沿外踝上行,经 监骨之后,上大腿外侧,循居醪,经胁肋后,从疆俞上肩, 沿颈上挟口角,会与承泣,再上沿足太阳经上额,合于足少 阳于风池。阴跻脉,起于然骨之后(照海),上行内踝上部, 直上大腿内侧后缘,至前阴上胸到缺盆,结于喉旁人迎之前, 达目内眦,与阳跻脉相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跟,上出外踝, 沿足少阳经上行,循胁肋后上肩(天醪、肩井上顶,会督 脉的哑门、风府,入风池沿少阳经,上头循额,终于眉上阳 白。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沿大腿内侧上行,入腹, 与足太阴脾经会于侧腹(府舍,大横,腹哀),与足厥阴肝经 会于胁肋(期门),循胸入乳,与任脉会于颈部之天突、廉泉。





浏览4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