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三、八极拳的传承|八极拳





淸朝同治牢间在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张沙」的小村落里, 八极门的希世名人一「神枪」李书文先生(笔者的先师)诞生 了。



李先生字同臣,出身农家,自小在邻近的孟村随金殿升学习 八极拳和大枪术,后来又学劈挂掌,并将八极与劈挂互相融合, 截长补短,在大枪术(丈八六合大枪)方面是神乎其技、所向无 敌,因此在武林中被称为「神枪李」。



李先生曾在河北、山东、河南以及东北各省参加比赛,终其 一生无敌手,受敎于李先生者不可胜数,人门第子有:霍殿阁、 许兰洲、任国栋、柳虎臣、张骥伍、那玉昆、韩化臣、赵树德、 卖世龙、徐志淸、丁仲杰、笔者(刘云樵)及侄儿刘序东。



本来李先生是不收徒第的,中年为同乡霍殿阁诚意所感,破 例接受拜师开始收徒。后来霍殿阁应淸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 仪)之聘,前往东北进入护院,成为宣统的武术老师。



李先生于游历各地后,晚年回到乡里沧县,应家父之聘寄寓 舍下。其后的十数年,笔者一直受到李先生的敎导,并正式拜师 入门,成为关门第子。



许兰洲、任国栋、张骧伍、那玉昆、柳虎臣、刘序东等,当 时个个都是军人,或任职将军,非常推崇李先生的技艺,有的亲 自学习,有的令全族子第或部下们学习。马凤图、英图、昌图兄 第本来是学习劈挂掌,后来修习八极拳与李先生交流。凤图曾经 担任县长之职,学习众多武术之后完成了健宗拳。英图在南京的 中央国术馆担任敎练,推广八极拳?昌图是军人,因卷人军阀内 争而死。韩化臣和赵树德也和马氏三兄第一样本来是学劈挂掌的 ,后来向李先生习八极拳,和马英图一起任敎于中央国术馆。数 年前在台湾去世的李元智先生,就是出身于中央国术馆,曾向马



、韩、赵三位先生学八极拳。在中央国术馆里,将八极拳做为必



修科目,于是本来在河北省以北流传的八极拳,就以南京为中



心传到南方。李元智先生渡台后就将八极拳编人军队的训练科目 。



如前述,八极拳玍明代时就以「巴子拳棍」而驰名,名人高 手辈出。可惜的是至今已难考证。



在『沧县志中,有特别提及八极拳门人的部分,那些记述并 非正确无比。在此就我所知,将『沧县志』中错误的部分摘录下来 ,加以订正。



『沧县志』人物志——武术 有关吴钟的记述部分



吴钟,北方八门拳术的始祖(注1 )字弘声,孟村鎭天方敎 人,八岁时以聪明闻名,年少时勇气出众,超拔出羣。后来弃文 学习技击。不分昼夜、寒暑的勤勉练习,天晚上,当他在院中 击剑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道士。吴钟问他姓名,道士没有回 答就坐下来谈武,是至今未曾听过的,接着表演技艺给吴钟看, 这也是从未见过的,吴钟最后拜道士为师,学习八极术。道士在 这十年间将技艺传授给吴钟,有一天忽然说:「我的武术,你都 学会了,我该离去了。」吴钟边哭边向道土叩头说:「这十年来 我获得那么多,却遗憾不知老师的姓名。」于是道士回答说:「 凡是懂得“癞”字的都是我徒。」然后离去。二年后,来了一个人 ,言谈间知道是“癞”的第子,他未报姓名只说:「我的字是“癖” 」的第了?,就迖吴钟?卷『八极秘诀』,配合着大枪法传授给他。 癖和吴钟相约南下,到杭州某寺去,在方丈中和长于少林派武术 者较技,将对方打妆。方畏服,将锦标送给吴钟。吴自浙北赴 燕京,和恂勤郡的允禅(注2 )比赛。两人取殳,在尖端涂上



粉,吴以殳在王的盾[1擦了粉,内为王没注意到,以为吴使用幻 术,所以吴又在受尖沾上面糊,在王不注意时,将面糊涂在王的 眉毛上。至此,王才相信这个事实,拜吴为师。就因为这件事, 在当时的燕京里吴被称为「神枪吴钟」。后来因为老母生病,返 乡敎导乡亲,为了受敎于吴钟,有不辞千里而来的。练成武术的 徒儿们达百四十五人。至今约为七世,系谱中的“癞”是一世, “癖”和吴钟是二世。(注3)



有关张克明的记述部分



张克明,罗罐人。和李大中一同向吴钟长女吴荣(注4 )学 艺,以枪法声名大噪。淸咸丰年间,南皮张文达的万督漕运驻淸 江之时,受托率数名第子担任护卫,并因此功绩而受到奖赏。



有关李大中的记述部分



李大中、罗哺尺。八极门第四世,为吴钟的长女吴荣的第子 (注5)。他的手指锻炼得如铁殳般,被他的手触及者,虽是壮 夫,也弹倒于数步之外。淸同治七年,帮助李云表防御捻匪,战 死于盐南,以其武勇,被奉祀于盐山的「昭忠祠」中。



他的儿子贵章继承了父亲优异的武术。大中战死时,他尙年 幼,但当八、九个盗贼侵人家里时,贵章即取枪,单身迎击,杀 死一人,二人负伤。其他的盗贼看了,赶忙扶起伤者,弃盗品而 逃。



有关张景星的记述部分



张景星,是张克明的儿子,受其父敎导。淸宣统二年,在厂 天津武士会」担任武术老师。其子玉衡(注6)应淮军乐字营管 统李凤来之聘任武术敎师,民国十九年在湾宁的「武术连」任敎 职。当时,在枪法上要与玉衡相较,实无能出其右者。



黄四海,罗人,八极门第五世、张克明的第子。当张克明 出征淸江之时,他也一同出征参战,立功勋,得到了六个奖。 他的第子李书文被称为八极门的「后起之秀」。(注7)



有关于李害文的记述部分



李书文,南良人(注8)。八极门第六世,黄四海的第子( 注9 )。身村极为瘦小,但精悍超拔出羣,可不舍昼夜地专心锻 炼。当时,以许兰洲将军为始,纷纷向李街文求敎的三省旅军将 军们,眞是多不胜数。后宋应河北提督李景林将军之聘,在天津 敎授八极拳。



当时燕京的武术家们听了书文的名声,就选出二位实力雄厚 者到天津向书文挑战。书文谦逊地拒绝其请求,而设置酒席招待 ,但那两人坚持要比赛,书文没办法,奸收拾酒席,向一人说 了声「请」,即前进出掌,刚在对方的头顶部位打了 ?下,即使 对方头部陷人身体中,两眼飞出而命绝。但第二人又要求比赛, 于是书文再说了声「请」,便出掌要击其头部,这时,对方将头 倾斜避掌,却使掌落于肩上,顿时肩甲骨碎裂,腕关节也脱曰。



书文在室内行掌时,其空气的冲击可使五尺远的窗纸发出声 音来。他还极精大枪术,获得吴钟的眞传。有时,取枪射击聚集 墙上的苍蝇,随着手的柊动,所有的蝇都掉下来了,墙壁却毫 无损伤。在枪赛中,和对手相向触枪,仅是枪柄而已,对方已毫 无办法地倒地了。他也能单手操抢,发挥其神技即使是单手取 枪,而另一手攸在腰上来比赛,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若书文将长约二尺的铁唪插人墙中,、管是力气多弋的夂, 都无法摇动它,更别说是将它抜起来了…



书文的枪法引起人们的,因此世称他为「神枪,」。



筲殿阁,小集人。八极门第世,是擎书文的第子。敎授淸 朝溥仪八极苹。(注10 )



有关韩会清的记述部分



韩会淸、罗哺天方敎人。名化臣,字会淸。八极门第六世, 是张景星的第子(注11 )。民国十匕年,参加南京中央国术馆 馆长张文江所招集的「全国国术考试」,得第一名,也因此而担 任中央国术馆的敎务长,获证书奖章。



至此,将上述引用『沧县志』时所附加的注解,试加说明。



注1.…『枪县!』大槪是民国十二年时编慕而成的。当时笔者( 刘云樵)陪伴先师。李书文至山东萏旅游,有关八极门的资 料,大槪都是根据韩化臣的口述。韩所知的,大体上并没大 的错误,但不够正确的地方亦不少,故有订正的必要。



?吴钟是孟村鎭人,(镜县志也技此记载)却不可说是八极门 的始祖。(前所引述县忐的「八门」,恐怕是脱字吧!)只 是在历史留名的一个々而已。、〗此在『枪县志』中所写的第 几世,;不可以随便相信。



?传承八极拳者,另外还有孟村的金鸣琦等。(他的子孙金洪 志先生,现仍在台_。)吴、金两姓在孟村鎭是两人姓,也 冬丁、李等姓。



?孟村是八极拳、劈挂掌的发源地,也是吴钟所传的。原来就 有「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的赞辞。因为韩化臣是罗幢 人,所以有关罗昵带的记载有许多,但孟村一带的事情却 全部阏如。



吴钟、丨族人。推测他和王允_比赛时.値壮年,因此可 能是淸代顺治年末(? ?六?丰)辛康熙初年(一六六二年 )时出1:!



注2.…恂勤郡,允禅垲康熙帝的第丨训,和吴钟比赛呛术落 畋,科钟6师,推测那时钟1〗:値年(:卜:1?四十岁



注3.…“癞”和“癖”这两个人是实际存在的人物,一般认为是反淸 志士。因为许多反淸志士都隐姓埋名,传授武术。据推断, 这个时期是明朝末年到淸朝初期。



注4.…吴荣是吴钟的长女,而记载张克明是吴荣的第了?,则时代 上有出人。如果吴荣是吴钟自燕京回乡后才生的话(大槪是 归乡前生的吧!)那么,大约是康熙末年到雍正初期(一七 二三年左右),如果张克明在咸丰年间护卫南皮张文达的万 督漕运时,是三十岁左右,则张克明出生于嘉庆二十年?( 嘉庆有二十五年,其后的道光是三十年,咸丰是十一年)如 此一来,吴荣出生的时间和张克明出生的时间相差了近两代 。也就是雍正的十三年,乾隆的六十年,再加上嘉庆的若干 年,换句话说,张克明出生时,吴荣至少已有八十歳了。这 大约是记述错误,漏了一代吧!



注5.…李大中,罗0人。同治七年,帮助李云表而战死 照



这样想来,李大中的时代应该较张克明更晚吧,怎么会是吴 荣的第子?



注6.…有关于张克明、景星、玉衡三代,推考其年代,如果张克 明是嘉庆晚年(一八一五年前后)出生,而景星是淸江之役 前出生的话,因宣统二年景星在天津武士会任敎之时代与咸 丰年间的淸江之役相差五十年,故宣统二年时,景星约为六 十岁。其子玉衡若是光緖初年出生,那么民国十九年,受李 凤来之聘圧敎职时,至少也有五十歳了。



注7.…黄四海是罗疃人,张克明的第子。淸江之役,随师傅克明 参战,建功名。若此时是十歳左右,则是道光年间出生 的。李书文生于同治初年(一八六四年)、卒于民国二十三 年(一九三四年),享年七十岁,因此若要论及与黄四海的关 系,则李先生比黄四海年轻了约二十岁。但据李先生所说的 ,他在孟村金家学八极和大枪术,却未提及向黄四海学武之 事。



注8.…李先生非南良人,而是长沙人。



注9.…参照注7.。



注10.…孟村鎭李书文贺殿阁的「贺」是「霍」之误。霍师兄是李 师传中年时才收的「开门第子」。



注11.…韩会淸罗幢人,名化臣,张景星的第子…。在这一段里, 我认为大有订正的必要。



如果韩化臣在中央国术馆成立初期是二十岁的话,是光 緖末年出生的吧!那么韩出生时,张玉衡已经三十岁了。若 韩十几岁开始习武,玉衡是四十几歳。(如果玉衡是光緖初 年出生的话)。假定此时景星尙健在,至少也已九十岁了。 由此事推考,谓景星收韩为徒,与五衡为师兄第,实在不可 思议。因此韩为景星第子之事,实有相当大的疑问,若说是 玉衡的第子,倒是可信。



还有,韩曾应中央国术馆之聘任「敎务长」之职…,在 中央国术馆里,并无「敎务长」之职,只有「敎务所长」和 「编审所长」。马、赵、韩三人待在中央国术馆的时间很短 ,就返回乡里了。后来他向李师傅报吿编大、小八极拳为敎 材和创立对打招式之事,却因其敎村改变了八极拳本来的动 作,而受到李师傅的叱责。因此,在中央国术馆传授的八极 拳,已大大地失去本来的面目。



依韩化臣口述而成的『沧县志,全部介绍都是以罗童为



主体的,其实八极拳的名家,在沧县东南乡一带各村鎭甚多



0



八极门的主流是孟村,与罗是以劈挂门的隆盛地有名 。若说孟村的八极门系统全部都已灭绝是不太可能的事,由 此可昆,『沧县志』中的记述是不太充足的。作者(刘云樵) 人八极门后,尙年轻就获李师傅授与『八极拳谱,后随李师 傅出游山东省。当然是将拳谱放置家中,旅途中抗战开始, 于是就这样队参战,未回沧县家中便到台湾来。因此, 『八极拳谱』未能带出来。但是作者〔刘云樵)在此所述的, 有的是得自李师傅和同门师兄第;一部分是孟村金家的后代 子孙金洪老先牛.所叙述的。



接下来,我们宋看看孟忖金家的系统。



金鸣埼、孟村鎭人,生于乾隆五十年〔一 :八五),是



受孟村吴钟传承的直系,较张克明早约十年。卒于光緖初 牢,享年九十余岁。…般认为鸣琦是向吴钟的第子学习的, 但因其姓名记载不明而失传。



鸣琦的拳术、大枪术和医术是吴钟的_传,他的侄殿 升更继承了所有的技术。尤其是枪术已臻出神人化的境地, 能够不伤及外皮地将人点穴。和鸣琦一样享年九十余岁。



吴钟的直系不仅是吴荣,传给前述的金家系统、村鎭附 近的同族和第子们的也甚多。但是很可惜的,那些系谱都已 遗失而下落不明了。眞的很可惜!



『沧县志』中另有李云表、丁发祥的记述,但仍嫌不足。 李、丁两人是八极门系统的人。我们顺便看一下『沧县志』的 记述。



『李云表、罗幢人,他的拳术是通臂拳,中年时至燕京 ,任八旗营的武术敎师,有一个人受了某拳师的侮辱,向云 表诉苦,云表马上要求和那位拳师较量,一开始交手,那位 拳师就畏于云表技艺之高超而逃走了。此事为人所知,云表 之名在街头广为流传。有无赖之徒颇嫌恶,聚众百余,取武 器袭击之,云表空手迎击,击退之。



同治七年,张聪愚侵犯内畿时,云表正在盐山设立武术 馆授拳。那个地方的人们组合了数千人,要求云表当统率, 带领他们去打捻匪张聪愚。云表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率 领乡里子第五百人,率先出城,迎击于盐南西盐山乡兵随其 后。但是捻匪多达十万,以寡击众,云表等渐渐不敌。苦战 数刻后,终于突出敌阵,回到城中,才知第子和乡兵们尽皆 战殁,云表泣曰:「众人随我而往,皆殁,我一人归,无颜 以对乡亲父老。」于是再上马,冲向敌阵。盐山的人们在城 上看见云表单枪匹马纵横敌阵中,杀敌数人后,力竭而死



丁发祥、字瑞羽。孟村鎭、天方敎人,有鉴于明末的乱



世,想要守住家园而习武。在地下沟里独练三年,纯熟其技



0



淸康熙十五年,北游燕京,适逢俄国的二力士在较技。 看,燕京的技击家们皆败在此二人手下,于是发祥挺身而 出,向二人挑战,倶败之。皇帝听了此事,便将发祥来, 授奖予他。大臣们也赠送刻有诗歌的匾额给他。这面匾额, 至今仍保存在丁家,发祥为人沈着、冷静、乐善好施,不喜 轻佻浮薄,有如隐士君子。』



以上是『沧县志』中的记载,以下再试加若干考察。



一李云表项



① 李云表是罗_人……,如前述罗疃是「劈挂拳」的兴隆地, 而劈挂又称「劈挂通臂」,学劈挂时须「通臂」,也就是必 须舒展两臂。因此,就很难将『沧县志』中『其拳术为通臂』和 「通臂拳」做单纯的连结。



② 同治七年,李云表率五百名第子击捻匪而殁。那些第子全都 是罗疃人(同县志中所记述),其中应该也有李大中。(参 照前面的注5)云表是大中的长辈,也是罗疃的同族人。因 此一般推测二人旣是同姓同乡,应有亲戚关系。



二丁发祥项



沧县城外的东南乡一带,极早就被称为「八极窝」,那 儿的民虱相当保守。其中的孟村被认为是本门开宗的出身地 ,孟村人没有一个不学八极拳的。



、李二人虽为八极门的一派,但是很可惜,历史记载 不完全。自古,我国的武术就不为学者所重视,因此武学的 记载大都遗失或是不正确。实在很遗憾。尤其是对于遗失了 本门系谱之事,我一直深感惭愧。



作者(刘云樵)尙住在沧县时,同世代的八极门人中, 有崔常(长)友、董以文、李觇田等知名之士,师兄霍殿阁



的学生里还有张连玖、高香田、刘子明、霍靑(庆)云、卞 廷杰、张魁文、关俊文、王马、霍连明、刘靑田、刘维政、 卞廷宾、连祥、刘君、李大林公环)等。霍靑云和霍殿 阁一起自天津赴东北的长舂(当时的新京),未再返沧县。 李砚田则担任殿阁学生的指导。





浏览4,5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