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实战对操六捶”是著名形意拳大师宋世荣先生 ‘所创。该实战对操拳路共有八组十六个动作,其中贯耳捶、 搬手炮(捶)、十字捶、迎面捶、侧捶、砸势掌(棰)六 势,分别为形意拳进攻或防守反击拳法,故整个对操拳路名 为“形意拳实战对操六捶”。此六种捶法,简单实用,变化 快捷,出拳迅猛,拳拳击敌要害,湛称形意拳技击术中的樯
“六捶”动作顺序
上手
下手
1,刺面掌
炮拳
2.搬手炮
手
3 .十字捶
勾挂手
(上)
4 .攻心肘
捧肘
5 ,迎面捶
托腚
6 .青龙出水
勾挂手
(下)
7 .贯耳捶
丨則捶
)8 .侧捶撩裆胸
砸势掌
“六捶”对练图解
上下手均呈实战预备势(即三体势)。
1 上手剌面掌下手炮举
(注:图中左侧穿武术服者为甲,右刺穿运动服者为乙)
上手一般为实战中先行出手者,通常多用进攻招勢。下 手为后出手者,一般多用防守动作。
甲右脚上一步,顺势出右掌直刺乙双眼。乙左拳顺胸前 上钻穿过鼻前,随势向前上方外翻架挡甲右掌,同时出右炮 拳直击甲前胸。(图179、180)
说明:刺面掌是形意拳十二大形中鸡形“金鸡食米”势 的临战运用。其特点,一是快,其势犹若鸡在地上啄米一 般,每秒钟可达6次,二是凶,掌刺部位不离对方双眼或咽 喉;三是虚实相间,妙不可测。一掌刺去,若对方不及反 应,则乘势重创对方若对方反应灵敏或早有准备,则化作 佯攻,吸引对方还击,待抓住对方破绽后再行进攻。下手炮 拳是形意五行拳中炮拳的实际运用。炮拳出拳犹如放炮般, 拳势猛烈,一触即发,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方。一方刺面掌 快,对方炮拳更不含糊,以快制快。这是防守和反击融为一 体的招法,往往不给对方“时间差”的空隙,既防住了对方 的攻势,又得以有效地击中对方。
2.上手搬手炮下手柑手
接上势,甲迅速收回右刺面掌,同时出左掌由左向右 “搬”(意为椎或拍)乙右炮拳,再疾出右拳击乙胸肋部。 乙右步后撤,晃开甲拳锋,顺势收回左手扑拿甲右手腕。 (图 181、182)
说明:搬手炮为“六捶”中的一捶,动作隐蔽,出拳距 离短,拳劲猛脆,是这套对练中薷要着重领会和练熟的招数 之一。搬手炮由于“搬”打同步,加之距离对方较近,对方 往往猝不及防,实战价位很高。若纯粹从散打实战来讲,上 手借助刺面掌的佯攻,突发搬手炮为一完整进攻动作。只要 对方不是技击髙手,这一连招足以击中对方。倘若击不中, 则就有必要重新调整战术,再次攻击了。针对对方的搬手 炮,下手最有效的防御手法奠过于避实就虚,采取前步后 撤,右肋空身的步法、身法,先行闪避对方拳锋,随之扑拿 :对方攻来的手腕。
3. 上手十字捶下手勾挂手(上)
甲迅速挥左拳或用拳轮砸击乙甘拿之掌背,也可用拳背 翻砸乙面门,迫乙松手或重创对手。乙则避实就虚,前步略 向后移,主动松开拿之手,双手齐上勾挂(格拦)甲的左 十字棰。(图183、]84)
说明:十字捶也是“六捶”中的一捶,其用法颇似太极 拳中的“十字手”,只是拳势更加猛烈。实际上,十字捶作 下砸使用时,完全是形意拳“闸势捶”套路中“左阐势”的 临战运用;而作翻砸使用时,则又是“闸势捶”中“乌龙翻 江势”的实际使用。手见对方打出十字捶(对练中十字捶 都翻砸对方面门),仍用避实就虚的办法,闪过对方拳锋, 发勾桂手化解其招。
4上手攻心肘手捧肘
甲左脚向前一步,同时右掌向乙面部扑击,虚晃,左拳 收回,屈肘,迅速以肘尖顶击乙心窝。乙见势收回双手,随 身法的晃动,用双掌上托甲左肘,化解其攻势。(图185、
说明:上手因左拳(十字棰)被对方双手勾挂,双方相 距甚近,最有利快捷的进攻招法莫过于攻心肘。同时,为防 备对方勾挂手乘势劈击,上手可出扑面掌吸引对方注意力。 为了充分发挥形意拳近攻远打的优点,上手最好向前上一步 以助势。下手对付攻心肘的方法就是上托其肘,一方面化解 对方凌厉的攻势,另一方面将对方肘托高后,对方胸肋部位 暴露无遗,可以相机反击。
5.上手迎面捶下手托腕
甲左攻心肘被挫,迅速以肘为轴,外翻前伸左拳,击乙 面门,拳心向内。乙见势迅速用托甲肘之右掌上崩甲左腕。
(图 187、188)
说明,迎面捶是形意拳散招六捶中唯一不单独使用的招 法,它往往和攻心肘配合使用,而且总是先发攻心肘,后变 迎面捶重击对方面门。迎面捶既是形意拳的典型用法之一, 也是充分体现中国武术特点的高招之一。我们知道,拳击的 出拳速度是非常快的,倘若以单拳出击的速度来比较,奉击 可能快于中国武术。然而,拳击的恃点是每击中一拳总要收
回后再次发拳,而迎面捶则是一肘击出,并不收回,以肘尖 为假想支点,突然翻拳,用拳背砸击对方面门。显然,由于 攻心时不论击中与否,都离对方很近,在这种近距离条件下 翻拳砸击,不仅容易命中,而且出拳时间会大大短于直拳,从 而显示出中国武术的优点。下手最迅速而又有效的防御方法 只能是捧肘之右掌迅速上崩对方迎面棰以解劈砸面门之危。
6. 上手青龙出水下手勾挂手(下)
甲左拳虚晃,翻腕格压乙右掌,顺势身体略左移,拧 腰助势,发右奉击乙右肋。乙急挥双掌,从上向左向下勾挂 (格压)甲右拳。(图189 190)
说明:上手因左腕被对方崩格,迎面捶难以劈下,同时后' 手前距对方相对较远,直接发招对方极易防御,因此就需要 借助身法的掩护,再行进攻。下手仍用勾挂手,双臂齐挥, 拦截对方右拳。
7. 上手贯耳捶下手侧捶
甲迅速拧腰右转,上右脚,同时出左贯耳捶击乙右太: 穴,拳心向下。乙则头后仰,晃过来拳,右拳上举置于头右: 侧,同时出左拳经侧面刺击甲咽喉部位。(图191、192)
说明:贯耳捶无论从动作还是从发拳劲道枭看,都与拳 击中約勾拳相似。是形意拳进攻招法中最厉害者之一。値得 强调的是,上手青龙出水势打出的右拳和贯耳捶打出的左拳 不仅在实战中要连续运用,就是在套路对操中也须做到同步 进行。这是因为,一是对操时一定要树立实战意识,而实战 时只有左右两拳上下翻打,才能击中对方。二是“青龙出水 势”是借““鸟台”形手”的手晃身移发拳的,这种晃移必须是左 右动作,而只有借助左右晃移才能做到出拳隐蔽,发力骤 猛。由于晃移至少是左右一个来回,因此至少左拳右拳各出 击一次。上手打出左贯耳捶,下手回报以侧棰,可谓以毒? 毒。侧捶是最具形意拳特征的进攻招法。是十二形中马形的 具体运用。其特点是出击拳拳眼向下,因此也叫栽捶。当对 方用左贯耳捶打来时,下手头部迅速后仰,同时右臂挥起成 拳,以防备对方贯耳捶) 左拳拳心向下刺击对方咽喉。之所 以采用拳眼向下的拳势,首先使拳法落点多变,令对方防不 胜防。譬如发侧捶刺击对方咽喉,对方或侧身、或后仰、或 手格,则迅疾将拳下滑或击对方胸肋,或击对方裆部。
8. 上手侧捶撩裆脚下手砸势掌
甲用身法左闪避开乙左侧捶,同时疾出右侧棰,拳心向 下顺势起右脚撩踢乙裆部。乙见势迅速后撤左脚闪化来 势,同时出右拳下砸甲脚面。(图193、194)
说明形意拳散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同一招法相 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招是相当精采的实战招法,鲜明地 显示了手、眼、身、法、步髙度协调的中国武术散打的特 点。它一反通常的那种右手格挡,左拳还击的办法,以身法 为先导,在闪躲开对方攻击的同时还击。这样一方面可以起 到双重防御对方的作用,即避免了因身法闪躲不及而出现的
防守漏洞;另一方面,这种用同一侧手脚连防带打顺势出脚 攻击的招法又可在对方身形后闪,躲开右侧捶攻击时,利用 腿长的优势,一战取胜。下手面对对方拳脚齐来的局面,只 有迅疾后撤步,与对方拉开距离,再辅之以右拳下砸,化开 来势。一般在实战中多用拳,所以将其也列为形意拳散招六 捶中的一捶。
形意拳实战对操六捶虽然只有8组动作,但由于是上下' 手循环打,加左、右手更迭练习,故实际上每个练习者都 可以从中学到32个实战散招。整个对操拳路中,“六捶”固 然是重点,应当熟练地掌握其用法。而其它动作也各有其特 点,哪一个都不应该忽视。前面在分析十字捶的运用时已经 讲过,这套对操拳路隶属形意拳的范畴,任何动作离开了形 意拳的基本功和技击意识都很难发挥威力。因此,学习 “六捶”对打,要在具备了一定的形意拳基础后,再去练: 习,方得以事半功倍。
浏览6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