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架详解


二、合手:|杨式太极拳架详解





身体由单手城的姿势缓缓后坐,即右腿稍屈膝,左腿 稍伸,把左足尖勾向西南(图3-5)。紧接着身体重心缓缓 往前移,即从右腿移向左腿上,右腿又伸直,左膝成侧弓 步。在身体一退一进的过程中,两手趁势顺时针各平转一 小圆圈,左手圈小,右手圈大,右手心在腰转往西南时渐 反转向上,手指向左平刺,双手成为左合手状。上一个合 手是两手手心相对,这个合手右手心是在左肘尖垂直线的 下面,双目仍平视正南(图3-6)。这时,胸脯已转向西南。






图3-5 图3-6



【注意事项】



做这个动式时,两足跟的位置并未移动,但整个身体 的重心有所变化,先向后退,后又前移。这个动式是由腰 胯来带动的。腰胯动,两.腿随之屈伸,于是重心移动。与 此同时,手臂相应圆转,脚尖也动。这些动作必须做得非 常协调和谐,这就叫“上下相随气一动无有不动。如果不 注意运用腰胯来带动,练起来就会觉得不顺畅。



3.双手城:上式中左脚尖勾向西南,就是为本式做准 备的。于是左脚踏实,身体随腰胯稍转动,胸脯向正西,提 起右足向西迈一步,迈步时需走弧形线路(即提起右足后 不是径直向落足点,而是向内侧稍许绕一外弦弧度再到落 足点。落足点应在纬线的北侧,而左足则踏在纬线的南侧 (图 3-7)0



右脚迈出后,身体重心由左脚慢慢移向右脚,即左腿 渐伸,右膝渐弓;同时,两手随弓步缓缓向正西方向送出。 右手在前,手心向上;左手跟在其后,手心向下(图3?8)。 这个式子就称为“双手城气






图3-7 图3-8



【注意事项】



两手的中指和鼻尖要垂直于东西方向的纬线正中,不 要偏左偏右。



右足提起向西跨的时候,不能将右足收回到左足旁再 前进,只须稍带弧形即可。



弓步时,最容易犯上半身向前倾的错误。双手城出时 身体重心的移动是靠两腿的屈伸来实现的。后腿伸,前膝 弓,重心就前移。初移时上身稍有一点前倾,弓步到位的 时候则身体必须中正,头也要端正。



所谓犯前倾的错误,是指姿势已到位,上身还是向前倾 斜。身不中正,重心被破坏,也就达不到气沉丹田的要求。



弓步时膝盖的中心线一定要垂直于足尖(图3-8)o如 果膝盖的中心线垂直于脚掌内侧,则臀部就偏向足跟的外 侧了,那末,身体垂直中心线的点移向右侧了。这种错误, 不能忽视。左右弓步都是一样。






4 .捋式:接双手瑚式,腰 腿带动手臂稍向右转约10。。右手 心随之翻转向下,左手心同时翻转 向上(图3-9),右腿渐伸展,左腿渐 屈,身体随着后坐,把两手从胸前带 回(图3-10)o腰顺势左转,两手随 腰向左向下向后转一个大立圆,再 回向上同乳部持平。此时,右手心侧 掌向内,左手立掌,掌心向着右手 心,两手掌心相对(图3-11) o



5.挤式:接上式腰胯右转使胸



图 3-11图 3-11脯向西,两手随转向西,手指自然斜 向上。两手心相对,距离约5厘米。左手心不要搭在右臂 上,以免呆滞(图3-12)o此时,目光向西平视,伸左腿,






图 3-11



图 3-11



弓右膝,身体前移,双手随势向前挤出(图3-13)0









按式:



双手挤出以后, 左手心由向外逐渐转向下。同 时,左手沿右手大拇指上面前 伸,再两手分开手心向下,拇 指相近(图3-14)o接着,右腿 渐伸展,左腿渐屈,腰胯随着 后坐,在身体后坐的过程中,两 手随之向左侧平面画一条弧 线,颇似牵石磨磨粉的动作。当 身体形成后坐时,两手“引”近 胸前的位置(图3-15)o然后, 目光向西平视,左腿伸,右膝弓, 身体重心又向前移动,在弓步到位时,双手才随着向西按 出(图3-16)o按式完成了,整个揽雀尾的过程宣告结束。



图 3-15



图 3-16






r注意事项】



将要按时,如图3-15,应自己检查呼吸是否减畅自然, 如觉不畅,必是不自觉的在屏气所致,要立即放松。动作 要做得柔和,用意不用力,全身放松,腹部呼嗫自然了’才 能做向前按的动作。



前按时,目光可先寻找一个在前方的目标(一棵树、一 堵墙等等),心里要有意念活动,我要把它按到极远处去。 但这仅仅是意,动作仍须做得极轻灵,极柔软。初练太极 拳,不要有“绵里藏针"“柔中寓刚” “刚柔相济”的想法, 即不要用拙力。整套拳架和推手都是这个道理,否则动作 必然僵硬。



实际是把人推出去,为什么写“按”出去?因为 “推”字较单纯,“按”字是多变的。如中医按脉中的 “按"



两手按出时,手指尖会微微发麻,手掌心有热感,这 是毛细血管畅通的迹象。传统的说法称“得气感七所以习 练时一定要刻刻注意"中正安舒",全身松柔,浑圆流利, 心平气和,顺乎自然。当然,这种境界是需要经过细心揣 摩才能达到的。



揽雀尾的6个分支动作(及至全套拳架),既要势势分 明,又是紧密衔接的。习练时既要势势到位,又要绵绵不 断,连贯地进行。





浏览7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