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式太极拳教与学


一、【内意活动】 |八十八式太极拳教与学





意想右侧“肾俞”下沉似托起左“肾 俞”,“气”沉右腿至右脚“涌泉”似根植入地三尺,左胯根 微内收,依次带动左腿向前迈出一步,裆中似有一个大气球 膨胀,即“开裆圆胯”;劲起于右脚蹬地,命门后撑,尾闾 前送,过背贯于左臂及右掌,全身有上下、左右、前后饱满 胀撑“气”感,所想劲点有热胀感。拳谱谓之“气遍身躯不 少滞丁



【呼吸配合】 随弓步重心渐渐前移,两臂搠撑,深逆 式呼气,若只求健身则以自然呼吸为宜。



【技击作用】 接上势,引进敌力蓄以待发,右手下按 对方来臂,上步插于对方脚后,脚尖内扣管住对方下盘,乘 势用左臂掷发,令其跌出,体会太极拳“动必进步以占势, 进必套插以跌人”技击特点。劲力上接上势“引进落空”, 本势即为“合即出,



【教学要点】此势定势与传统杨式大架动作不同,区 别在于身体的朝向(与杨澄甫拳照对比),实内劲相同,学 者明辨。上左脚时,右腿易出现“跪膝”毛病,教者可以用 手固定学者右膝,以及要求学生加强腿力练习,步子不宜过 大等方法纠正。



3 .丁步抱球:身体微向左转,左臂平屈于左胸前,与 肩同高,手心向下;右手经腹前向左划弧,至左肋下(手心 向上)与左手上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 114 ?



脚尖点地,身体重心落在左腿,眼看左手。(图7)



【内意活动】 意想“气”沉至左脚底,左胯根微内收 沉住劲,右臀及胯松力,头顶“百会”上领立身竖腰,带动 右大腿、小腿及脚内收;两臂似抱一转动的球相合。右脚收 回与两臂合抱似有一线相牵,一气呵成。有“抱球不触身”, “似抱非抱”之意。



【教学要点】 教学中易出现上体前倾,左膝前突起过 左脚尖而收右脚毛病,可以用手挡住学者左膝同时用右手点 触学者左胯根,令其由前倾变成立身中正。



4 .弓步捆臂(右):上体向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 步,左脚跟向后蹬伸,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上体继 续向右转,面向前方,右臂向前揪出,高与肩平,手心向 后;左手向左下落,放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 看右前臂。(图8)






图7 图8



【教学要点】 教学中注意此势与24式、48式太极拳 的动作相同,与传统杨式大架太极拳在外形上不同,杨式为 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左掌附于右臂内侧,应在对比中让学 者记清楚,避免混淆。



5 .后坐下捋:上体稍向右转,右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 左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右前臂下方,然后两 手一齐下捋,即上体向左转,两手经腹前向左后方划弧,直 至左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右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 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腿;眼看左手。(图9、10、11)






图9 图10



【外形要求】 两掌前伸时保持两手间一小臂长距离, 在整个下捋过程中不可忽大忽小,两肱里侧不可贴肋部,两 腋要留一平拳的空隙。后坐下捋时要身体正直转体,不可前 俯后仰或摇晃;后坐时左腿的膝关节要始终与脚尖对正,两 胯根微缩,两膝及裆部撑成“圆拱”即“开胯圆裆”。两臂 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右脚全脚掌着地。



【内意活动】 意想两胯根“气”向下沉,背部“气”



图11



上行过背催动两手放松舒展,同时,右手前伸与右胯微内缩 似一橡皮筋伸缩有弹性;接着左臀、左胯“气”下沉于左脚 底,左胯微内缩,左膝松力,似有气催动、身体后坐,用腰 带两手随身体转动向左侧水平划弧,劲点在右掌下缘,意想 在掌中,即“上下相随”,“两膊相系”,“捋在掌中”。





浏览37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